摘要:近年来,上海金融犯罪案件数有所下降,但呈现出行为手段不断复杂化、运营方式集团化、关联犯罪链条化等趋势特点。
8月12日,市检察院发布上海金融检察综合履职工作情况。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上海金融犯罪案件数下降6.80%,但呈现出行为手段不断复杂化、运营方式集团化、关联犯罪链条化等趋势特点。
2024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784件1327人,受理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1384件2671人,涉及四类23个罪名,其中,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10件33人,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740件1351人,金融诈骗罪343件585人,扰乱市场秩序罪291件702人。
其中,非法集资犯罪案件量降幅明显,但以康养、影视投资等为名义的案件诱导性、迷惑性更强。
例如在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公布的一起案件中,某影视公司法人徐某某虚构投资电影可获取票房分成高额回报的事实,对外联系中介团队,采用拨打电话、添加微信聊天、组织观看电影、举办茶话会等方式进行公开宣传,诱骗刘某等298人与其公司签订电影投资份额转让协议,累计募集资金共计人民币1.1亿余元。今年6月,徐某某被以集资诈骗罪、洗钱罪数罪并罚。
证券犯罪罪名集中,财务造假案件数量上升较为明显;贷款、信用卡、保险领域诈骗风险凸显,非法中介扰乱金融秩序,从业人员或被利诱成为共犯。犯罪人员假借合法外壳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外部资金掮客拉拢金融机构内部人员合谋骗取金融机构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
此外,金融犯罪智能化、产业化、跨境化趋势明显。境内外“对敲”型非法汇兑案件多发,资金跨境转移追踪难度大。犯罪分子常常借助最新网络信息技术,例如通过强加密的境外聊天软件进行联络,通过虚拟货币进行交易,并利用AI技术进行深度伪造,加大了行政监管和刑事追诉的难度。
面对金融犯罪的这些新特点,上海检察机关持续探索金融检察履职“上海路径”,去年分别设立外滩、陆家嘴金融检察综合履职实践基地,构建“一中心、二基地、三分中心、四试点院”的金融检察综合履职和风险防控体系;充分依托市检察院、上海金融监管局成立的全国首家省级检察院金融监管协作配合办公室,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工作机制;制定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26项任务,三级检察院联动服务保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本市金融领域行政司法七方协同机制,构建金融执法司法协同善治新格局;持续推动高质效办好证券期货犯罪案件的12条意见落地落细,浦东、黄浦区检察院建立“央地协同”“行刑衔接”协作机制。
头图为上海金融检察综合履职工作新闻发布会。于玘珺摄影
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