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钛白粉行业迎来一则重磅消息:欧盟法院驳回了法国及欧盟委员会的上诉,维持撤销二氧化钛粉末致癌分类的判决。业内普遍认为对于中国钛白粉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出口或将迎来大幅增长。
国家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副秘书长孙哲宇分析指出,欧盟法院这次判决对中国钛白粉出口的短期与长期都应该是利好。直接利好是致癌标签撤销将降低出口欧盟的合规成本和贸易壁垒,中国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出口量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钛白粉出口总量为190.17万吨,其中对欧盟出口量在21万-25万吨区间波动,占全年出口总量的10%-13%。2025年1-2月对欧盟出口量为2.69万吨,预计全年对欧盟出口量将维持在18万吨左右,较2024年有所下降。
“2025上半年出口同比下滑5.86%已反映行业压力,新判决有望缓解行业颓势。欧盟作为全球高端市场(占中国出口约15%-20%),需求复苏对国内龙头厂商更具战略意义。”孙哲宇认为,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监测机制,密切关注欧盟市场的政策法规变化、竞争对手动态以及市场需求变化,保持市场竞争力。
此前,致癌标签使得我国钛白粉在欧盟市场面临诸多限制,不少客户因为担心潜在风险而减少订单,甚至转向其他替代品。欧盟法院撤销钛白粉致癌分类的判决,为我国钛白粉企业打开了通往欧盟市场的大门,但孙哲宇提醒企业注意潜在挑战:欧盟对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E171)的禁令仍有效,且化妆品领域(如防晒剂)可能存在信任危机,非工业领域恢复较慢。
孙哲宇指出,该事件的延伸争议还没有真正终结。目前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仍将二氧化钛归为2B类致癌物(可能对人类致癌),欧盟法院判决仅否定其行政分类,科学界分歧未解,未来新研究可能再次引发政策反复。"标签撤销"≠"风险归零":法院未否认潜在吸入风险,仅认定原分类依据不足。下游行业(如涂料施工等)仍需加强职业防护,避免责任纠纷。食品与工业领域政策割裂:欧盟禁用食品添加剂E171却撤销工业品致癌标签,或引发公众质疑标准一致性,需加强跨领域风险传播。
江苏泛华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晓光分析认为,欧盟撤销二氧化钛(钛白粉)粉末形态的致癌性分类后,相关产品不再需要标注致癌风险标签,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简化了出口合规流程。无需额外投入资金以满足致癌性分类的包装、标签和运输要求,减少了合规成本,以及无需承担因分类带来的额外测试或替代材料研发费用。中国企业应抓住机会,在产品质量和环保标准上持续提升,进一步赢得欧盟客户的信任,稳固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颜钛钛行业分析师杨逊认为,欧盟提出钛白粉致癌的事情多年前就已经证明是伪命题,此番欧盟法院裁决是早就预估到的结果。一方面,中国钛白粉的优势非常明显,不仅是欧盟地区对全球市场的依赖性在逐渐增加,同时随着中国钛白粉质量的不断提升,对海外产品的替代性也越来越强,技术壁垒将逐渐化解。另一方面,前阶段欧盟对中国钛白粉的反倾销调查,实际是对落后产能的保护,与该事件类似,市场不是靠类似这样的事情保护起来的,一定是靠以产品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来赢得市场。
广西金茂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欧洪初则认为,我国钛白粉出口受阻最大因素是欧盟的反倾销,后市应该谨慎乐观。
杨逊表示,总体来看这是一个好消息,中国钛白粉出口欧盟国家就不用考虑太多,只要把产品做好,把市场做好,把用户服务好就行。
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